“汉”文化与通常意义上的汉文化有区别。本课题所中的“汉”文化特指因与汉中相关而命名的汉朝、汉族、汉字、汉语以及后人研究这一系列问题形成的汉文化,这些皆因刘邦被封汉中王而生,足见汉中对其成就霸业意义重大。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持刘邦成就汉朝如此伟业呢?决非有形的物质、技术力量,而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影响力远远超过刘邦的发家地沛县对他的影响。我们把这种精神称之为汉精神。汉精神是陕南汉中区域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一种精神,使这个地区的人民在与自然、社会斗争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我们简单概括为柔的精神、强的精神、智的精神和朴的精神。
一、研究意义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旅游业的竞争也从传统的资源性竞争、服务性竞争向文化性竞争迈进。文化的特殊性是面对复杂的旅游深层次竞争最具魅力的法宝。从文化的角度凝练和概括汉精神,对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主要内容
陕南要突破发展,汉中要率先突破发展。这种发展要实现稳定、健康、可持续性,就不能仅走工业化开发的老路,关键要靠文化开发的道路。对汉中来说,其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汉中的文化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汉中要广泛宣传、树立“汉中—汉之渊源”品牌,凝练、塑造和宣扬汉精神,在汉族人口中形成汉中——汉之圣地观念、意识,通过这种观念的引导使大家能够实现汉中—探源之旅的行动,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并传扬优秀文化传统。
1.关于汉中的城市发展定位问题
汉中的产业条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第一、汉中在生物、水能、矿产、旅游、军工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资源种类丰富,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是当地发展一些工业开发项目,但这些资源却并不具有数量优势,不足以支撑大型、特大型工业的发展。
第二,汉中保持了不可替代的生态资源优势的特色地位。汉中的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8.42%以上,南郑区森林覆盖率超过60%,这在西北乃至全国城市中也是少有的。
第三、汉中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厚实。虽然各旅游景点单纯从旅游的经济价值上来讲,景点小、分散,不利于游客在短时间内面面俱到。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每一个游客如果能够从认识、体会、领悟的角度来汉中探寻“汉朝、汉族、汉文化、汉语、汉字”的精神,这是其他任何城市都无法取代的优势。
再结合汉中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发现汉中每一次辉煌时期都有一个共同的城市定位:大后方。从西汉到当代三线建设时期,无不是这样。而在其他时期,汉中则默默无闻。过去的大后方的定位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由外界强加的,今天的汉中虽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不能借助特定的政治形势使自己成为其他部分的后方基地,但是完全可以主动创造有利的经济社会条件,使自己成为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的大后方。而且,这个大后方不能仅仅从山水休闲的角度来定位汉中,要从文化休闲的角度来定位。尤其是其具有“汉”之渊源的独特文化优势,从这个角度定位,既符合国家关于汉中的功能区定位,又能够借助这个优势资源推动汉中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汉中发展需要汉中精神
众所周知,旅游产业是推销精神、欢娱精神的产业。为发挥汉中各个散落景点的整体连动效能,真正把汉中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是十分有必要为汉中旅游产业确立一个统一的“旅游精神内涵识别系统”。确定好一个核心精神,然后围绕此核心精神再来作“系统识别”,即:所有的景观设置或旅游项目开发,都要围绕一个主题精神内涵去做。
汉中的旅游产业的精神内涵一并统一到“汉中-----汉之渊源”的宣扬上呢?进而,再确定一种“汉中城市精神”作为旅游及其它事业之统领
3.汉之渊源——从名称上讲汉中是“汉”文化的发源地
汉中是汉文化“汉”字称谓的发源地。刘邦因汉中而被封汉王,因汉王而得天下,故仍用“汉”字给他的新王朝冠名为“汉朝”。此后,中国文字、语言、民族、乃至中华民族的整体文明都逐渐开始以“汉”字冠名,汉代、汉人、汉字、汉语、汉族、汉文化等等,无一不以“汉”字称谓。著名学者余秋雨曾把汉中比做中国人的老家:“我是汉族,我讲汉语,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是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又与汉中密不可分,汉中这地方不来,那我就非常遗憾了!”
4.“汉”文化的经济价值
汉中的旅游资源特点同样决定了汉中必然要走文化竞争之路,而汉中的历史文化资源又给汉中的文化竞争创造了比较优势的条件。把陕南汉中的“汉”与汉代、汉人、汉字、汉语、汉族、汉文化等等结合起来,凝炼汉精神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价值。走马观花的休闲旅游既消耗、破坏自然环境,又受条件所限收入微薄。如果能够把汉中的“汉”字品牌竖起来,走“汉之渊源”的文化圣地之旅的道路,其经济价值远大于山水休闲游。全世界所有汉族人的名称皆因有汉中,从物质文化的载体的角度来讲,回到汉中看一看,如果能成为每一个汉民族成员的心愿并转化为行动的话,经济价值无可计量。
5.“汉”文化的文化传承
汉族能够与周边各民族不断地融合、统一并最终形成中华民族,必然离不开某种精神力量的支持。因此从精神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讲,弘扬“汉”文化,凝练、传承汉中城市精神,意义重大。
目前,汉精神的研究仅仅只是掀开了冰山一角,结合汉中精神的主要特征,联系当前时代发展的主题,以及引导和推动韩中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新时代的汉中精神,通过这种精神的塑造和宣传,推动地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活动的顺利进行。这种精神是对传统汉精神传统的扬弃。至今仍然可以在汉中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初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柔。汉即水也,汉中人具有上善弱水的品质。自幼在关中长大,时常看到街头因一言两语就动手打架的场面,这种场景在汉中很少看到。
第二,强。我们肯定一个男人的时候说:“是条汉子”。汉即坚强、靠得住、信得过。历史上我汉中之精神在于李固的刚直不阿、浩然正气,是文川武乡英雄地的俊杰,是廉泉让水礼仪邦的楷模;
第三,智。汉中人是智慧的。其历史表现就在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智慧,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坚毅,是王道隆兴之地;
第四,朴。朴素、质朴、清静是汉中人的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汉中人缺乏激烈的市场竞争精神,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自己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这也未尝不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在现代化大都市失去以久而又梦寐以求的生活方式。
三、研究成果有何建树
目前,汉中正在就城市精神进行全民大讨论,本课题的研究恰恰在解决这一问题方面有所帮助,本课题认为“汉之渊源地,中华魅力城”是对汉中城市精神的最恰当概括。从汉中的“汉”字入手,一以贯之,统领汉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产业发展,特别是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可以有效地解决汉中景点小、散、知名度不够高的缺点,从文化的独特性上提升汉中在汉人当中地位、影响力。在借助于这种影响力来推动汉中的经济发展。
四、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
本课题在凝炼汉中城市精神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出的观点得到市委宣传部门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