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区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是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研究基地计划项目,所属研究基地是陕西理工学院288-365.com,项目编号:09JZ016,项目起止时间为2009年7月——2011年12月。项目负责人:雷震副教授。
一、项目的研究内容:
陕南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上曾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汉水、汉中、汉朝、汉民族、汉文化,这些名词和概念中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无数个历史人物曾经在陕南这块土地上生活过,有很多历史典故出自陕南地区;陕南地区历史文化遗存特别是两汉三国历史文化遗存丰富。陕南地区的文明起源与中华文明起源一样古老,文化发展与中华总体文化的发展基本保持了同步,作为多种古老文化汇聚、融合的产物,陕南区域文化既有其独特的个性,又有着与中华总体文化一致的特点。陕南地区不仅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在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新世纪最宏伟的南水北调工程和陕西省拟议中的引汉济渭工程,体现了陕南地区在西部经济开发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还是西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都需要我们将区域历史文化研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1、陕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特色、观念文化、民间文化、城市文化、未来发展等。
2、陕南地区生态经济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现状、促进陕南生态经济发展的整体思路、生态经济发展的区域化理论、主要内容和模式研究等。
3、区域文化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
二、项目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在时间上纵贯古今,以探索陕南区域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互动关系为目的以服务于当今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和谐社会为归宿,力求在成果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原创性上有所突破。
1、梳理出陕南区域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盛衰变迁轨迹及其内在因素、陕南区域文化的核心特质与价值趋向,使研究更具系统性和实效性。
2、从研究的内容上古今结合,探索陕南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规律、陕南生态经济发展的整体思路,以服务于当今火热的现代化建设,使比较研究更具创新性。
3、从研究的方法上中外结合、古今结合、多学科交叉,摸索出适合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新方法,使研究更具先导性。
预期目标:完成论著一部《陕南区域文化与生态文明》,约30万字。其内容主要包括:陕南地区区域文化盛衰变迁的轨迹及其内在因素、陕南区域文化的核心特质与价值趋向,陕南地区生态经济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现状、发展的整体思路、生态经济发展的区域化理论等。
技术指标:以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研究的指导思想,借鉴区域经济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古今结合、多学科交叉,将陕南区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看作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生态诸多方面的复杂巨系统,作为“天地生人”的一体化对象来研究,融山水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为一体,融政治伦理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心理文化为一体,力求在成果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原创性上有所突破,以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项目研究的重点、难点:
1、陕南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区域文化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和边缘性特点,怎样从研究对象上更好的驾驭研究的坐标和参照系,使研究更具有系统性;怎样从研究的理念上梳理出汉水与渭水文化的核心特质与价值趋向,以便高屋建瓴,使比较研究更具实效性。
2、陕南地区历史积淀丰富,怎样从研究的内容上古今结合、文化与经济结合,探索区域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规律,以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比较研究更具创新性。
3、陕南地区人文底蕴厚重,怎样从研究的方法上中外结合、古今结合、多学科交叉,摸索出区域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互动研究的新方法,使比较研究更具先导性,提升汉中经济在全国的竞争力。
四、项目研究的先进性与创新处:
1、理念创新:打破人地关系中人与自然界的分离,将文化研究的空间理论和突破二元论的人地关系理论作为两大理论支柱。
2、体系创新:融山水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为一体;融政治伦理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心理文化为一体。
3、创新:充分继承中国传统史学考据及二重证据法,借鉴西方流行的区域研究方法,综合创新,摸索出适合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的新方法。
4、与区域的特殊问题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本课题研究区域自然生态资源极为丰富,有着发展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是供给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70%水量的水源地,有着特殊的生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