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将继续以“边缘地”和“绿色产业”为基本研究方向,着重研究边缘地与经济协调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补偿问题。
在边缘地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上,我们将研究边缘地与经济协调发展完整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把边缘地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分解为边缘地自身的发展及其与中心地的协调发展两个方面,而后者又包括市场协调、制度协调和生态协调等角度的途径。就市场协调来看,目前边缘地和中心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的状况,动摇了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平等性,此时价值规律被扭曲,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力量式微。为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来强有力地缩小边缘地和中心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发展权转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政策工具。而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于消解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从而减少区际贸易磨擦和弱化过度竞争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加强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机制等措施,也都能更好地发挥市场在促进边缘地和中心地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就制度调节而言,制度创新是促进边缘地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就今后一段时期看,边缘地的制度创新主要是克服国家基本制度在边缘地的的弱化,以及克服相对于边缘地特殊情况的制度缺失。就生态调节而言,长期以来,边缘地以经济欠发达为成本,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生态贡献,有了边缘地的生态贡献,中心地的经济才有了注目的发展。但让边缘地痛心疾首的是自己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无从实现,在贫困的压迫下,他们不得不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甚至破坏生态环境。为此,必须加大对边缘地生态补偿的力度;中心地要承担起边缘地生态补偿的相应责任;要推进生态产品、服务的商品化;要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边缘地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在循环经济的研究上,我们将用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方法,分析研究汉中的产业状况,立足优势资源,以发展为目标,寻求调整、规划产业布局和结构以实现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系统思路,使80%以上的产业能够纳入循环经济的闭环体中。重点研究农业循环经济、工业循环经济和混合循环经济等内容,探讨区内循环和区外循环等多层多属的循环路径。同时探寻促进形成主导循环链条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大产业项目。探讨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制。探寻循环经济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的重点项目或重点工作。
在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上,我们将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从外部经济性入手,探讨生态资源外部效应的矫正问题,进而完善“生态补偿资金的四级分配模式”,为政府部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在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上,我们将充分开发、利用汉中在汉文化、汉字、汉族等文化意义上的起源地优势,通过对“汉”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在传承汉文化的同时开发其经济价值,实现汉中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以上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上,初步计划,在近五年内,争取获批国家级科研立项1项,省部级3项以上,获取纵向课题经费总额30万元以上;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篇以上;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项以上。在社会服务方面,团队将致力于科研成果和手段向政府和企业的转化,取得有标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未来5到10年,力争把研究所建成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