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日是第四届“世界野生动植物日”,“陕西省暨汉中市第四届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陕西理工大学南校区举行。此次活动由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理工大学、汉中市林业局和陕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联合举办,旨在普及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大意义,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提高社会公众保护意识。
省林业厅副厅长唐周怀、汉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振清、陕西理工大学副校长程琳杰和市林业局、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党振清代表汉中市人民政府致辞,强调了设立“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的重要意义,推介了汉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程琳杰代表学校致辞,推介了陕西理工大学多年来扎根秦巴,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不断凝练提升学科专业特色,为秦巴山区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积极成效。
活动紧扣“聆听青年人的声音,依法保护野生动植物”主题,广泛开展林业法规、政策宣传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普知识宣传,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力量,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投身到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去,为地方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出力献策。活动现场,陕西理工大学与地方动植物保护协会联合展出了野生动物标本20余件,宣传展板30余面,各种宣传资料5000余份。
据悉,汉中地处秦巴山地之间,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已知有高等野生植物2942种,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名录的珍稀植物有72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534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74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12种、Ⅱ级保护动物62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红豆杉、庙台槭等多种世界珍稀动植物在这里分布,更为世人所瞩目。
地处汉中的陕西理工大学多年来扎根秦巴,服务地方,形成了鲜明的以“秦巴山区自然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为特色的理学学科群,先后创建了“陕南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秦巴山区动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创新团队”,并与朱鹮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荷兰特文特大学等组建“朱鹮研究协同创新团队”,与省市林业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一起,联合开展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与评价,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育,种质资源库和基因数据库建设,“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汉江上游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研究。长期参与朱鹮、长青、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汉水源、牧马河等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建设,承担国家级项目10余项,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学校还立足校园面向社会,成立了大学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秦巴卫士”以及秦巴生物博物馆”等校级、省级科普基地和大学生社团,积极开展以野生动植物保护、环境保护与宣传等为主题的科普社会实践和活动。广大师生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保护野生动植物这一理念的认同和支持。
启动仪式由省林业厅保护处处长王俊波主持。参加启动仪式的还有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汉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省摩天岭省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干部职工。